找到相关内容211篇,用时38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试论明代峨眉山佛教

    达官贵人和文人墨客, 他们在游览后, 写下了许多的诗词歌赋、碑文游记。单从《乐山历代诗集》卷67至卷74中所辑录的明人峨眉山诗,就达93人258首之多。再如陈文灿、范涞、毛起、王士性、袁子让、曹学?、尹伸、胡世安等明人游记,对宣传峨眉山的秀美风光和传承峨眉山的历史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全面记载峨眉山历史文化的“山志”,更是不可多得。明以前仅有北宋张开《峨眉志》,到了明代,先有嘉靖年间张庭撰写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12959217.html
  • 多位皇帝亲临拜谒 佛教圣地五台山魅力何在

    可能有智慧。  清凉胜境避暑幽地  妙江:五台山说,“日有一万菩萨绕清凉”,五台山的《华严经》上讲的,我们来五台山的人,你也是一万菩萨里面的,向这个光明的地方来,我们都是明人,走在这个光明地方都是明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24669831.html
  • 佛教的四恶语与四善语

    何等为十?一天人爱敬;二明人随喜;三常乐实事;四不为明人所嫌,共住不离;五闻言能领;六常得尊重爱敬;七常得爱乐阿兰若处;八爱乐贤圣默然;九远离恶人,亲近贤圣;十身坏命终,得生善道。   四恶语之三是...

    佛教|四恶语|四善语

    http://www.fjdh.cn/wumin/2014/03/110041325476.html
  • 宋代五山十刹寺制考论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田汝成所言的嘉定年间,正是史弥远在相位之期,则其与宋濂的记载是一致的。又,明释广宾《上天竺山志》卷十二:“宋史弥远,四明人,当国日奏列五山十刹,比仕官之九棘三槐,仍分禅教,如...看出五山十刹制在具体的实施上,并不像明人描述得那样严格;又,石井先生曾录十数种曾任五山十刹住持者的塔铭,从其住持迁转情况看,最多也只是与明人说的顺序接近,尚未见一例严格循序迁转的;而此实际迁转情况与...

    刘长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03242222.html
  • 达摩传法遇到爱法的梁武帝

    立谤木肺石,旁置一箱,让百姓投放书写官吏的善恶是非的材料,对官吏进行监督。   晚年政治渐趋腐朽,后因“侯景之乱”,宫城被困,饿死于台城,葬于修陵(今江苏丹阳市陵口)。著作多佚,今存有明人所辑《...

    tongwandou007

    |功德|福德|达摩|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5/11485324369.html
  • 藕益法师与因明

    因为唐人疏释的散佚,所以就给因明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但是,明人并没有在困难面前退缩,而是费尽了心力来研习因明。直到现在,我们还能够看到明人在因明研习上留下的一些著作,比如明昱法师、真界法师、智旭法师、王肯堂居士等的因明著作。这里我只就著名的藕益智旭法师为例来分析明人的因明得失。当然,我这里以藕益智旭法师为个案只是因为藕益智旭法师大家比较熟悉而已,其实在因明方面明昱法师与藕益智旭法师相比丝毫也不...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130538793.html
  • 茶禅闲语

    沾半点浊俗之气,故明人张岱《陶庵梦忆》卷三云雪兰茶须禊泉水、敞口瓶,方能“色如竹篷方解,绿粉初匀”,如百茎素叶同雪涛并泻,而闵汶水茶更须千里惠泉,于明窗净几间取荆溪壶成宣窑瓷瓯,“方成绝妙”,而《遵生...

    葛兆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01640809.html
  • 佛法与孔子之道 ──十四年四月在太原洗心总社讲

    问题屏而不讲也。实有见于人生先明人姓,后乃从事生活,方为人类生活,安其生,乐其业,完全恃此德性为之维持,非以禽兽共同之生活而泊没人性也。谋国及治一地方者,仅仅以富强为目的者,其见毋乃舛谬!孟子见梁惠王...

    太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32641747.html
  • 名寺与茶的禅缘

    崖”。说的是唐代陆羽在寺旁采茶的情景。对此,明人李日华在《六研斋二笔》有注释:“摄山栖霞寺,有茶坪,茶生榛莽中,非经人剪植者。唐陆羽入山采之,皇甫冉作诗送之云”。清代乾隆《江南通志》载:“江宁天阙山茶...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5447105.html
  • 尊重历史根据 重文化根据——关于宗教文化资源开发问题的对话

    于一体。但是,到了唐末五代时期,由于佛教继续朝着民族化、世俗化方向发展,弥勒的形象一变而成为今天我们在每个寺庙都能尖刀的身矮腹皤、笑口常开的布袋和尚。《宋高僧传》记布袋和尚为四明人,号长汀子布袋师,能...

    何劲松 刘未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04654896.html